员工乐得其所的薪酬福利设计方法
————选自相关媒体网络的新闻报道,报道中的观点不代表劳律通顾问中心的观点
人力资源管理,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其实不清楚。日常说的社保、培训、招聘等等工作,其实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大的框架的设计和规划。薪酬和福利设计就是其中主要一块。
对于小企业来说,别讲那么多道道儿,说到底,薪酬福利设计就是解决员工收入问题。人家在你这里打工做事,能拿多少钱,就这个事儿。即便如此,小企业的薪酬福利设计也必须遵循一般性原则。教科书上说的那些我们不讲了,自己看,我说说我的体会。
原则其实题目已经说了一个,就是“让员工乐得其所”。就是员工认为应该达到的标准达到了,这就满意了。这是一个原则,另一个就是“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没有后顾之忧,这个太难做到了,但是只要你努力做,即便没有达到,也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没有后顾之忧就是让员工不必为基本生活担忧,而一心一意把精力用于工作。员工还担心晚上回家买菜没钱,再大的能耐,怎么可能工作好?
无后顾之忧,难以达到,但绝对是个原则,是个目标。冯谖当年投靠孟尝君,没有表现出能力来,但为生活所迫,屡次要求涨工资、加待遇,孟尝君都能如愿以偿,最后还是沾了冯谖的光。
而乐得其所,怎么样才能达到员工认为的薪酬标准?一般说来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成本考虑,核算公司能为人力资源支付的成本是多少,具体下来就是从公司的承受能力来决定薪酬总额。
第二是同业标准,看本地区、同行的薪酬标准,基本达到持平就没大问题,能够略高就有竞争力。地域同地区同业标准的,就看其他手段了,但一般来说出于自讨苦吃。
现在还有个方面也被各公司所重视,第二条不看同业标准,而是看当地消费水平、生活质量。根据这个最最现实的参照物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
无论哪种参照,基本薪酬都是最起码要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有所剩余。如果吃住都把基本薪酬花费完了,员工心里就没底,就有了“后顾之忧”啦。
当然,薪酬另一个方面,还要起到激励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至于福利,有一部分是国家规定的,你要照给,有一部分是公司自己设计的,后者往往体现公司管理特色。
以上说的这些,其实就是所谓的员工收入结构。大家要知道,薪酬和福利是要起到管理作用的。结构划分好了,你就知道哪一部分是做什么的,哪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在设计薪酬福利之前,还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部门和岗位的划分,如果没有这个,你的薪酬什么的就没有办法来做。而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设计,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和基础。通俗地说,你先定有哪些部门、哪些人,再定这些人需要多少钱。
现在大部分公司实行绩效管理,把薪酬割裂成几个模块,根据工作结果的考核来确定实发比例和金额。这种做法从原理上讲是符合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的,但是往往在操作上不太容易取得实效,甚至适得其反的时候多。那么,应该怎么办合适呢?
还是那两个词,切记“乐得其所”和“无后顾之忧”。你只要满足了这两点,其他的都归你随便玩,大家也会陪你玩。
但是,如果已经实现了这个前提,你还有必要打分、划块地折腾吗?没必要。所以很多企业纯属闹洋气、瞎折腾。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证大家基本生活和生活结余的基本工资明确,大家心里才有数、才有底。这,也就是常说的所谓固定工资。
其实,固定工资这个词,被广泛批判。但是,大家想一下,公司里的大部分岗位,只要基本工资满足就完全可以了。多发,也不会多产出,至少产出增加不明显,尤其文员、专员、普工等基层岗位。
对于车间流水线上的员工,往往有计件的核算,也有其他效率核算的,这都必须是辅助手段,必须是在基本工资基础上的“奖励性”支出。注意,一定是用来奖励的,也就是公司多发出去的,而不能是扣罚。
主管、经理这些基层管理者也可以参照这些,但有的公司与公司整体业绩或者利润挂挂钩浮动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些小动作,其实没有太大管理价值,也多是无用功。
中高层的管理者,由于他们对部门管理乃至公司管理的影响权重比较大,他们和效益挂钩,是合理的,逻辑上也讲得通。你不能让流水线普工为公司利润负责吧,即便负责也是通过他的主管来负责的。
总体原则是,固定的工资加灵活的奖励。在小企业,奖励这一部分会更加灵活,甚至跟我讲课你们打赏道理一样。你们不打赏,也不会影响我情绪不好好讲了,你们打赏会鼓励我,我心情好。就这么个道理,员工管理,其实也是这么简单。大家千万别想得那么复杂。
福利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之外,你可以设计很多个性化的东西,这很体现公司风格。这部分的性质,其实还是奖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的,比如节庆福利;一种是灵活的,你想什么时候以任何名头发都可以。
福利的形式也有多种,金钱、实物、各种活动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的。也正因为名头多种多样、形式五花八门,所以这一部分的设计最能体现公司的人性化。
生日当然算啊!比如,有的公司统计所有员工生日,把资料给蛋糕店。蛋糕店根据名单提前给将要过生日的员工打电话订蛋糕。公司管都不用管,出了钱就行。
其实,基本工资之外的奖励、国家规定之外的福利,都带有激励性质,你发这些是为了讨好员工、激励员工。有了这个认识,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方式来设计。
比如,你只要考虑怎么样员工才能高兴,才能满意,就行。除了这些高兴和满意之外,员工还有一个需求,就是被认可、被尊重。怎么算是认可呢?比如说学历,在工资设计上高学历的人多几块钱,他就感觉到优越感了。
怎么让员工感到被尊重?这和收入简直可以分开看。比如他的建议你高度重视,即便不采纳,他也美滋滋。主管对员工的口头表扬,甚至都让他兴奋一周。但是,和钱物挂钩会让员工感到更实在。我给大家举了例子。
比如开封有家超市叫胖东来,他们的口号就是“让员工体面地生活。”什么叫体面?有物质保障,并且有面子。他们的做法有两点很特别。一个是给店长、主管配车。一个是给员工在节假日放假。大家想想这两个事情。
超市节假日正是销售旺季,一般员工都满负荷工作,不能享受假期。别人休息你工作,别人吃着你站着,就不舒服。这和钱没关系。但是,他们就给员工这样的“体面”。通过促销手段的运用,其实不会影响销量。
关于这些小技巧,我们不多讲了,好多公司的案例非常多,都很有意思。我现在解答大家的问题。
问:比如新员工,他的学历和行业阅历就比同岗位老员工要高,那么这个薪酬设计怎么弄?
企业的薪酬设计其实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否则要设计干什么?我们不是说了吗?你先设计部门和岗位,每个岗位进行薪酬设计。注意啊伙计们!你是为岗位设计薪酬,不是为某个人设计薪酬!明白了吗?在这个原则下,哪里有什么新老员工的区别!当然,在整体框架里,有工龄、学历的科目,有了这个你还怕什么。如果说这样的事情会影响你的整体薪酬框架,那只能说一开始咱就没做好。
当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会有一些灵活性,我们说说这方面一些企业的解决办法。
我有个客户,他们的工龄设计就很有意思,他们每一年工龄有工资,打比方比如每年增加50元。你连续10年就每月多500元。还有一家企业实施工资的级别制度,每满三年浮动增加一个级别。这些做法都可以解决新老员工的问题。
问:我一直认为工资背靠背没必要,这样员工相互之间不是没有交流,一旦拆穿了反而更不好,你们觉得呢?
南方的企业一般是这样的,基本的东西都是透明的,但是会有老板的红包,这个是保密的。这个在操作上有些变异的方式,比红包更合适,我给大家说说。
比如某部门工作很好,想额外奖励一下,怎么办?并不高金钱无知奖励,而是委派透明部门一个小任务去完成,给一笔钱,这个可以公开。然后大家都希望得到新任务。
还有一种总经理基金,是按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积累到年底也不少。这样就搞活动,文学的、文艺的、技术的等各种比赛,变相把钱分散下去,其实也是奖励。
有的把这种奖励基金也设计到部门经理,让经理有钱做人,尽管不多,偶尔请下属吃个饭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关于营业部门业务员之类的岗位,最好的办法是保证基本工资,还不能低,然后提成。做得不好,三个月业绩不行就降低基本工资或拿下。没底薪的业务员,基本属于扯淡。
问:我原先一直想把内勤部门的浮动奖励跟销售部门业绩挂钩。
我问你,内勤对销售的权重有多大?这个问题你想过吗?如果不大,你挂钩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不能把所有岗位的报酬都和销售业绩甚至更少利润挂钩,至少不能挂钩太多。因为有些辅助部门,他努力到死都未必影响销售和利润。这一点看不清楚,就很坏事。
比如财务事务性工作岗位,天天见那些事,做得再好就销售上去了吗?就利润提高了吗?凭什么让人家为利润和销售负责?这本身就缺乏逻辑性。
这里考虑的因素只有一个:影响权重。如果他的工作对效益的影响不大,属于辅助性工作,就不要挂钩。如果关系密切,就必须挂钩。这没什么讨论的。
就讲这些,最后想说个问题。
薪酬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的是员工的心理稳定,直接影响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但这些属于基础。基础性的东西往往的固定的,一旦是固定的就容易习惯。一旦习惯,那么他原有的激励作用就会递减,最终成为理所应当而失去激励性。
也就是说,即便是薪酬体系设计得非常合理,也不是团队管理的全部,否则就单纯用制度就可以了,还要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就是要发挥管理价值,尤其个人魅力,在和员工打交道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人性化的激励作用。后者,以薪酬制度为前提才能起到作用,但反过来也会弥补薪酬设计的一些不足。
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怎么样管理下属,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也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的奥秘所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奥秘,不在于制度设计,而在于人性化的管理。人与人不同,但很多管理手段可以通用。
最后一句话:人是感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