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造成了培训后的员工流失?
————选自相关媒体网络的新闻报道,报道中的观点不代表劳律通顾问中心的观点
在知识和人才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建立,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其培训能力。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培训风险。其中,最让企业头痛的是,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问题。企业为员工的培训投了资,员工知识技能获得提高,很快却被竞争对手挖走。培训后员工流失让企业感觉培训是为别人做嫁衣,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呢?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逐渐深入,行业中对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管理和培训帮助企业“自造”需要的人才很有必要,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和潜能的开发,所以企业一般情况下并不介意在员工成长方面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带来的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也让企业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不培训则企业将在激烈的经济社会竞争中落后,而花费了高额成本进行的培训却为跳槽的员工做了嫁衣,更有甚者,为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在培训的同时如何避免企业成为员工“先就业,后择业”的跳板也是一个需要企业培训管理者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培训后员工流失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原因何在?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培训对象选择不合理。企业培训针对每种类型的员工应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对有潜质和学习意愿的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使企业得到更高的回报,但是如果公司对于员工的品德和个性尚未深刻了解,而员工也尚未建立起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培训投资也存在员工由于能力的提升而很容易被别的公司挖角从而给公司带来投资损失的风险。
第二,培训形式和内容设计不符合员工要求。如果培训与员工的需求不对口,从员工个人来说,如果参加培训却学不到什么东西,相反浪费了很多时间,就不免会觉得公司不能给自己提供自己想学习的知识的机会,从而萌生退意。这从企业的层面来思考主要考量的就是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否是按照员工的需求进行设计以及设计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是否达标。
第三,没有良好的匹配机制,无法为培训后能力得到提升的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员工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后感觉自己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平台,而企业却没有建立与这种需求相匹配的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与培训相适应的晋升和发展机制,此时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能为员工提供这样的发展空间,员工将很有可能去寻找更符合发展自己需求和期望的平台。
第四,为培训后离职员工设置的约束不足。虽然说在道德和情感层的契约可能更为有效,但与物质利益相关的退出约束机制在减少员工培训后离职可能性上也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企业的员工在培训后离职并不需要负法律责任或者承担经济损失,这将使员工自身对于离职付出更小的代价。
二、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供企业参考:
第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做到以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公平竞争的内部环境、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来培育并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任何一个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培训体系只有在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能。接受培训后,许多员工的技能和管理能力确实提高了,企业就不能再用以前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员工,而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员工的能力增强和业绩提升得到显现,而相应的薪资待遇也应与绩效结果挂钩。这一措施就可以避免 “学与不学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出现,员工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也就会更愿意留在企业。
第二,提高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在选择培训对象时,主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建立员工培训基金账户机制,根据员工绩效分配培训基金额度,经费由公司统一管理,员工可申请用于自身培训,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留住员工,并且使员工也更加珍惜培训机会,加强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实际,使员工接受培训后能够在企业中实际应用培训成果,发挥职业技能和体现自身的市场受雇价值。
第三,把员工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对于一些经过培训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的管理层人员,企业应该相应地为他们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也是企业留住培训后员工的重要条件,要求培训管理者要在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公司也可以帮助员工规划在企业的发展并为员工设计一套职业发展通道,再结合员工职业规划设计培训,让员工意识到培训确实对自己的发展有利,并且将培训所学在工作中不断地运用,快速成长。同时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员工也将会踏踏实实在企业里工作。一些大企业现有的后备管理队伍的培训就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做出了很全面的设计,这也是其能留住员工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原因之一。
第四,设计企业个性化培训。在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企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根据企业战略需求,针对关键岗位及核心员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独特技能。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对关键岗位员工前瞻性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员工独特性技能的培养,在企业内建立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大众企业的个体化学习计划,接受到这种企业个性化的培训之后,员工可以在原来的企业实现工作绩效的提升,但是运用在别的企业可能效果不明显,这就减少了别的公司提供岗位对于员工的吸引力。
第五,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约束机制。最基本的方法是规范培训协约制度,减少培训带来的风险。例如在员工接受培训前,先与公司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规定培训后在本公司的最短服务年限,以及违约的赔偿方案。除了物质层面的约束,也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与员工建立更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契约,减少员工流失。
第六,优化岗位设计。在设计岗位时,可以采取一些对一些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或者交叉设计等措施来使工作更加多元化,使员工始终保持工作的新鲜感,激发其在不同的工作中挑战自我的兴趣,在从事较为多元化的工作中员工也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进而激发出学习的需求和动力,这一体系中员工也会保持对企业的好感,不至于离开。
可见,企业要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就要提高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约束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设计企业个性化培训,把员工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优化岗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现象。养兵千日,企业不只是希望用兵一时,如何让自己辛辛苦苦花费巨大培训出来的“兵”们更长时间地为自己所用,如何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使培训后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这是一道开放题,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寻解决方案是成功之道。
在知识和人才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建立,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其培训能力。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培训风险。其中,最让企业头痛的是,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问题。企业为员工的培训投了资,员工知识技能获得提高,很快却被竞争对手挖走。培训后员工流失让企业感觉培训是为别人做嫁衣,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呢?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逐渐深入,行业中对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管理和培训帮助企业“自造”需要的人才很有必要,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和潜能的开发,所以企业一般情况下并不介意在员工成长方面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带来的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也让企业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不培训则企业将在激烈的经济社会竞争中落后,而花费了高额成本进行的培训却为跳槽的员工做了嫁衣,更有甚者,为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在培训的同时如何避免企业成为员工“先就业,后择业”的跳板也是一个需要企业培训管理者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培训后员工流失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原因何在?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培训对象选择不合理。企业培训针对每种类型的员工应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对有潜质和学习意愿的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使企业得到更高的回报,但是如果公司对于员工的品德和个性尚未深刻了解,而员工也尚未建立起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培训投资也存在员工由于能力的提升而很容易被别的公司挖角从而给公司带来投资损失的风险。
第二,培训形式和内容设计不符合员工要求。如果培训与员工的需求不对口,从员工个人来说,如果参加培训却学不到什么东西,相反浪费了很多时间,就不免会觉得公司不能给自己提供自己想学习的知识的机会,从而萌生退意。这从企业的层面来思考主要考量的就是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否是按照员工的需求进行设计以及设计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是否达标。
第三,没有良好的匹配机制,无法为培训后能力得到提升的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员工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后感觉自己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平台,而企业却没有建立与这种需求相匹配的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与培训相适应的晋升和发展机制,此时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能为员工提供这样的发展空间,员工将很有可能去寻找更符合发展自己需求和期望的平台。
第四,为培训后离职员工设置的约束不足。虽然说在道德和情感层的契约可能更为有效,但与物质利益相关的退出约束机制在减少员工培训后离职可能性上也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企业的员工在培训后离职并不需要负法律责任或者承担经济损失,这将使员工自身对于离职付出更小的代价。
二、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供企业参考:
第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做到以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公平竞争的内部环境、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来培育并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任何一个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培训体系只有在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能。接受培训后,许多员工的技能和管理能力确实提高了,企业就不能再用以前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员工,而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员工的能力增强和业绩提升得到显现,而相应的薪资待遇也应与绩效结果挂钩。这一措施就可以避免 “学与不学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出现,员工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也就会更愿意留在企业。
第二,提高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在选择培训对象时,主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建立员工培训基金账户机制,根据员工绩效分配培训基金额度,经费由公司统一管理,员工可申请用于自身培训,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留住员工,并且使员工也更加珍惜培训机会,加强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实际,使员工接受培训后能够在企业中实际应用培训成果,发挥职业技能和体现自身的市场受雇价值。
第三,把员工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对于一些经过培训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的管理层人员,企业应该相应地为他们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也是企业留住培训后员工的重要条件,要求培训管理者要在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公司也可以帮助员工规划在企业的发展并为员工设计一套职业发展通道,再结合员工职业规划设计培训,让员工意识到培训确实对自己的发展有利,并且将培训所学在工作中不断地运用,快速成长。同时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员工也将会踏踏实实在企业里工作。一些大企业现有的后备管理队伍的培训就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做出了很全面的设计,这也是其能留住员工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原因之一。
第四,设计企业个性化培训。在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企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根据企业战略需求,针对关键岗位及核心员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独特技能。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对关键岗位员工前瞻性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员工独特性技能的培养,在企业内建立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大众企业的个体化学习计划,接受到这种企业个性化的培训之后,员工可以在原来的企业实现工作绩效的提升,但是运用在别的企业可能效果不明显,这就减少了别的公司提供岗位对于员工的吸引力。
第五,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约束机制。最基本的方法是规范培训协约制度,减少培训带来的风险。例如在员工接受培训前,先与公司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规定培训后在本公司的最短服务年限,以及违约的赔偿方案。除了物质层面的约束,也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与员工建立更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契约,减少员工流失。
第六,优化岗位设计。在设计岗位时,可以采取一些对一些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或者交叉设计等措施来使工作更加多元化,使员工始终保持工作的新鲜感,激发其在不同的工作中挑战自我的兴趣,在从事较为多元化的工作中员工也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进而激发出学习的需求和动力,这一体系中员工也会保持对企业的好感,不至于离开。
可见,企业要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就要提高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约束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设计企业个性化培训,把员工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优化岗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现象。养兵千日,企业不只是希望用兵一时,如何让自己辛辛苦苦花费巨大培训出来的“兵”们更长时间地为自己所用,如何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使培训后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这是一道开放题,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寻解决方案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