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应注重人才培养
----------- 摘抄于网络新闻
一位首席运营官陈素贞说:“高科技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而高级的人才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出现流动是必然的,他们都将能够推动高科技产业在全世界同步发展,因此如何留住员工将比在传统产业更具挑战性。”
企业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核心人才。企业的核心人才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机密、控制关键资源、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才。他们足智多谋、举足轻重,是人才市场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已不主要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将是一种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还承担着大量企业办社会职能。随着转产分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企业下属单位全、用人多、用工形式复杂且管理混乱等问题较为突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欠主要表现在:(一)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在用人机制上,受旧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较大,尚未建立起真正能够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用人机制。(二)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人的管理强调通过“控制”和“服从”来实现人与事相适应,而忽视人的才能的发挥。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等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员工跳槽。(三)大多数企业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员工使用效益没有达到满意化。(四)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当前很多企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致使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动力、导向、凝聚力、融合和约束力等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职工的责任感成了一句空话。
企业如何有效解决上述困境,关键是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优化人员配置,激发、调动人员积极性,是人才强企的必然选择。
第一,合理确定配置人员结构。企业由于受行业特点和市场的影响,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因此必须做好内部挖潜。一是合理调整生产一线,特别是一线的人员结构。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组织生产。二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参照生产一线的人员数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辅助人员,使之既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又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三是要打破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分配到管理岗位上去工作的观念,可以把他们分配到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人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形成以能定责、以责定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有效竞争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年薪收入与经营指标直接挂钩;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定酬、任务定酬与业绩定酬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对一般员工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的岗效工资结合的分配办法,充分调动苦、脏、险、累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对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项目成果奖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商品化的新增利润提成、技术转让等;对于贡献突出的专业人才可在一定年限内实行企业年度特殊津贴,或者重奖。通过科学的方法把员工的知识和劳动转化为资本。
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人才价值就会贬值,这就需要加大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地培育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推进岗位培训、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加速人才培养,努力提高职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高层专业人才及决策层领导干部培训班,造就一批整体素质好、应变能力强、决策水平高的复合型团队;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条件,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岗位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更新员工知识,培养员工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第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高危艰苦的行业,应该清醒考虑怎么用感情、待遇、事业留人的问题。人是提高生产率的最主要源泉,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从尊重员工做起。尊重员工应体现在对其利益的真正关心上,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留我,我念企业”,进而实现高成就目标,使企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获得共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