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信息一目了然 监管一项不漏————河源市借信息化开辟劳动监察工作新路径
————选自相关媒体网络的新闻报道,报道中的观点不代表劳律通顾问中心的观点
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劳动关系日渐复杂,但劳动监察力量却无法成比例增长, 怎么办? 现场情况错综复杂,纠纷诉求日趋多元, 一线监察员因无法及时比对企业的历史信息和处置适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影响办案效率,怎么办……
困扰诸多地区的难题, 广东省河源市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办法是信息化。” 河源市劳动监察支队支队长陈建辉说。 近两年,借助信息化网络, 河源市基本实现了劳动者互联网举报投诉、 执法人员网上办案、企业用工信息自主申报和单兵设备远程调度指挥等信息化手段的灵活运用, 并形成4级联动网络, 有效保证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搭建网格夯实基础
2014年初,河源市被广东省人社厅选为劳动监察 “两网化” 指挥中心平台建设试点城市, 所辖东源县也同时成为县级平台建设试点。
在广东省人社厅的指导下, 河源市迅速成立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 《市级劳动保障监察 “两网化”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确定了以市级为指挥中心,县区为处置中心的建设方案, 以及用3年时间分阶段完成全市平台建设工作的计划。
“2014年, 我省实现了全省劳动保障监察 ‘两网化’ 县级以上全覆盖,今年要求全省所有市级指挥中心和50%的县级处置中心完成建设,2016年全面建成, 实现省、 市、 县、镇4级一体化的 ‘两网化’ 管理目标。 河源市和东源县两级指挥 (处置)中心的建成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标杆作用。” 曾多次到河源指导工作的广东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局长于春涛说。
在此基础上, 按照两级执法、 三级监管的思路, 河源市合理划分网格,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 在全市划分出包括16个市直网格在内的140个网格,基本形成覆盖至镇级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监控网。 “目前, 我们已在市直网格配置协管员15名,其他县区也在陆续配置中。” 河源市劳动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张丛林介绍。
指挥中心连接上下
网格的建成只是信息化的第一步,要使信息手段在各网格发挥作用, 负责连接省与各县区, 统筹指导和监控全市 “两网化” 运作的 “中枢神经”———市级指挥中心必不可缺。
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 河源市人社局争取190万元资金, 在本局大楼内规划出指挥中心建设场地50平方米。
陈建辉说, 河源市级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平台分为显示区、指挥区、 操作区和设备区4部分, 目前,中心已与省, 下辖县区、 乡镇的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了联通。 “这种联通,不仅能够实现各类企业信息, 如工作时间、 工资发放、 签订劳动合同、社保费缴纳等的实时共享, 还能借助视频会议系统, 实现与县区处置中心互联互通, 从而通过会商模式,研究疑难复杂的劳动违法案件, 提高各类劳动违法案件的处置速度和准确率。”
指挥中心的建成, 不仅使河源市有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武器,还使该市案件处理模式实现了从 “线下”向 “线上”的转变。
截至目前, 指挥中心已录入结案劳动违法案件278宗。2015年,河源市人社局还将利用指挥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加大力度开展以企业用工管理为主题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案件, 特别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我们还将依托指挥中心,主动推动企业用工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借规范化达到依法管理的目标, 实现受理处理案件模式从 ‘线下’向 ‘线上’ 的转变, 防止出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更好地管控廉政风险。”张丛林介绍。
单兵设备作用巨大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不仅提高了河源市劳动监察的工作效率, 还对该市劳动监察员的工作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将蓝牙耳机戴上、将视频终端别在腰上、将外置摄像头安在工作服上……这些步骤如今已成为河源市劳动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出门前的必经程序。
陈建辉说, 单兵设备开启后, 就与指挥中心单兵设备网络互连,执法人员可将现场情况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局相关领导及支队负责人可以通过单兵设备, 快捷、 直观地远程调度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 使发生在辖区内的突发事件能够 “看得见、 听得清、 信息准、 反应快”, 确保案情上得来, 指令下得去。 单兵设备启用后, 相关信息还将自动储存在服务器,并实时导入广东省厅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 供省厅直接调取。
“此外, 劳动者日常举报的投诉案件、监察部门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也可根据需要启用单兵设备, 便于执法人员现场直接联入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实现企业用工情况等实时查询、登记和办理, 大大提高了劳动监察办案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及处置能力。”陈建辉告诉记者。